我们从小就经常接受民间世代传承的有关饮食养生保健的宝贵经验,如夏天酷暑难当,吃一些西瓜可以解暑;冬天寒气逼人,喝羊肉汤可以暖胃;感冒了煮一碗生姜汤发发汗就好了等等。其实不经意之间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食物和药物的药性知识了。要想通过饮食延年益寿,就应该了解食物的性能和作用。
事实上,每一种不同的食物和药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其寒、热、温、凉的不同在中医里称为“四气”或“四性”。它们具有的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味,中医称为“五味”。有一些药食进入人体后会表现为不同的作用趋势,如喝了酒脸会发红,吃了生葱会出汗,竹叶茶有利尿作用,这种向上向外和向下向内的不同作用趋势就是药物和食物的“升降浮沉”。
食物的寒热之分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对自然的了解很少,能够食用的东西也很有限,每一种动植物都会被细细品味。古人在填饱肚子这一简单的愿望被满足之后,还会仔细地体会食物进入人体之后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
(1)温热食物能消散寒气
“四气”的发现也许较为直接,那些热量充足、更能让人抵御寒冷的食物,被认为是具有温热之性的。温性、热性食物的作用是一样的,都能温阳散寒,只是作用程度的大小有区别。温性、热性食物适合体质虚寒者或寒冷季节食用,如糯米、酒、醋、大枣、荔枝、红糖、羊肉、牛肉、狗肉、虾、鸡、大葱、生姜、韭菜、大蒜、辣椒、胡椒等。在严冬季节,选用辛辣调料烹制狗肉、羊肉、鹿肉等热性食物,能消散寒邪,温补阳气,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但是如果吃了太多的热性食物,往往会“上火”。
(2)寒凉食物能清热败火
具有消暑解热作用的食物自然就是寒性或凉性的了。寒性、凉性食物的作用类似,都能解毒泻火,清热养阴,两者也有作用程度的不同。寒性、凉性食物适合体质偏热者或暑天食用,如绿豆、赤小豆、西瓜、梨、柑、甘蔗、鸭肉、兔肉、猪肉、蟹、甲鱼、田鸡、蜂蜜、竹笋、苦瓜、黄瓜、白菜、蕹菜、萝卜、番茄、菠菜、荸荠等。在炎热的夏季食用菊花茶、红豆饭、绿豆汤、西瓜汁、荷叶粥等,可清热解暑,生津止渴。但是长时间进食寒凉的食物,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部冷痛、泄泻等内寒症状。
(3)平性食物能颐养正气
食物除了有寒热温凉的“四性”外,还有一类寒热偏性不明显的食物,如黄豆、黑豆、番薯、马铃薯、南瓜、莲子、葡萄、苹果、菠萝、椰子、白糖、鸡蛋、黑鱼等,中医习惯上称其为“平性”食物,但实际上仍有微温或微凉的差别。平性食物性质平正柔和,大都可以滋养正气,为人体提供全面的营养,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广泛适用于各种不同的体质。古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记载的常用食物以平性者居多。
(4)食性的寒热与食物的温度不同
食性的寒热温凉与食物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它是指食物被人体吸收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功效和属性。比如苦瓜是寒性食物,可用于热病或者暑热烦渴以及肝热引起的目赤痛。无论是凉拌、爆炒或者是饮用苦瓜茶,都不能完全改变其寒凉的性质,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荔枝、桂圆等,即使是冰冻后食用,还是温性食品。
上面说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都是中药的药性理论,食物也同样具备这些特点。根据食物特性,身体情况,吃对了才能更健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