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每天都是重复,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在早班的地铁上,朋友向我发来摸不着头脑的抱怨。?“你怎么了?发生了啥事?为什么会这么说?”我想了解朋友到底因何这么说。“就是说啊,一年有天,分成了12个月,每个月又分成了7天为一组的周,每周周内都要上班,周末休息。然后下一周继续,这种机械的重复,让我感到很没劲。”朋友补充道。“啊,你这。。。这不是本来就是这样吗?”我还没有理解朋友的意思。“什么叫本来就是这样?”朋友追问。“本来就是这样的意思就是,不管你上不上班,一年都会分成12个月,然后又分成周,每周又分成周内和周末啊。”我解释道。“可你不觉得很没劲吗?这样一来,时间就被这么机械的解读了。甚至我觉得是亵渎。”“啊?不至于吧。这是属于大多数人的生存方式啊,难道你觉得大多数人都在亵渎时间吗?当你觉得大多数人都有问题的时候,也许你就成了精神病了。”我半开玩笑的说。“精神病?你要说这个,那我可跟你说说。本来我们判断文明社会的标准就是很虚的东西。比如我们认为某人是精神病,我们首先会确认什么是正常,我们把那些认为是正常的行为标准确立下来,凡是不符合的行为都是精神病行为,凡是有这样行为的人,都认为是精神病。”朋友一口气写了很多。“是福柯的那段理论吗?”我大概想到了是怎么来的。“是,他的《疯癫与文明》。你看过?”朋友追问。“哦,那倒没有,我还没敢触及这么大的领域。我怕我会得神经病。”“你就会个嘴。”朋友对我很不满意。“哎,说上面的,你说时间被机械的解读。怎么了?不然还能怎么解读?”我还是很好奇刚才的问题。“对的,被机械的解读。”“我知道是被机械的解读,你说过了。我的意思是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补充着。“你有观察过一颗绿豆变成豆芽的过程吗?”朋友问道。“没有,我观察那个干嘛。我昨天倒是在超市见到一个大塑料筐里装了一筐豆芽,泡在水里,我去的晚了,好像不太心想。说是在打折。”我把自己的见闻分享给朋友。“那说明你是真的粗枝大叶。你和很多人是一样的,你不知道魔术师的礼帽?”朋友嘲讽我。“魔术师的礼帽,你这新词可有点多了。再说超纲了,啥叫魔术师的礼帽?”“你看过《苏菲的世界》吗?”“没有,是乔斯坦贾德写的?大概吧,我记得好像是。”我回答道。“那你可能真的不知道,《苏菲的世界》里,小女孩苏菲在思考的问题是:世界从何而来?人为什么会存在?等等这类哲学问题。书里说,世界是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来的。”朋友解释道。“啊,扯远了,这和你说的时间有什么关系?”我有点听不明白,想要结束这个话题。“当然有关系,这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就像同样是在说时间,你可以用24小时代替一天,也可以用12个时辰代表一天。也可以用一次太阳升起和落下代表一天,甚至可以用一颗绿豆变成豆芽代表一天,或者某辆公交车行驶里程代表一天……”“哦哦,我有点明白了,你说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世界万物背后的共性,有点像万物的联系,你在给它们找到联系,比如绿豆和太阳本身有各自的意义,但是你找到它们体现时间的方式,把这个作为表达时间的两种不同形式。”我为自己总算听懂了朋友的话感到高兴。“差不多有点对那个意思了,但是还可以再深入。这个不止可以用到闲聊中,它的法则甚至要更深远。社会中、工作里、自然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物体或者动物或者人,人也是动物的一种嘛。都和这个有关,所有的创作、创造、创新,都和它有关联,问题是怎样找到无数个不同物体背后相通的那部分特征。那个东西才是让世界神奇的秘诀。”朋友补充了一段。“啊,你这是给我上课?”我有点恍然大悟,原来朋友根本不是找不到意义,而是想给我上课了。“我可不是这意思,你要是非要这样想,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朋友有些得意。“你可真够心机的,难为你想到这么多。你说到时间,我脑子比较笨,但是最近在看一本《花开未觉岁月深》的讲24气节的书。倒是有些发现。”我也有自己的私货。“什么气节,你搁这培养啥精神情操呢,那叫节气。”朋友纠正道。“啊,对,节气,哈哈,是节气。”“别打哈哈了,你说有什么发现。”朋友用的句号,显然对我的问题还没有很感兴趣。“你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气?”我故意出题考考朋友。“废话,24个,这还用问。”“那你知道一个节气有多少天?”我还是保持着神秘。“这,你让我算算。”“哈哈,你也不用算了,你把下面这些图看完,你就知道有多少天了。”???“数清楚了吧?”我问道。没有回复。过了将近一个小时,朋友发来消息。“坑爹啊,这么多图,我最后一点流量都被你搞完了,直接发不出消息了。不过我数了一下,15天。”朋友满是抱怨的说。“啊~那还挺尴尬的。”我感到有点不好意思。“算了,没事,我看了,图拍的不错。继续加油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