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尝过这几款余姚糕点,你都不敢说自己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88017.html
这是向你推荐的第味道

相信每个余姚人的味觉记忆里

都少不了软糯甜香的糕点回忆

江南烟雨巷里各式糕点铺子忙忙碌碌将甜蜜的馅料裹进碾磨揉捻后的米皮里满满都是温柔的自然气息但现在却很难找到儿时的味道颇似深爱后,再难心动之感

寻味余姚·特色糕点大集锦

Putiantraditionalpastry

/

今天小编遍寻各地整理了多款独具特色的姚味糕点

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最钟情的那一款吧~

01

绿豆糕,印象里祭祖时少不了每逢特殊时节,就到了家里祭祖请神的时候了。奶奶会在前一天购买好,要用的水果和糕点,老余姚的传统一般是四样水果,四样糕点。桃酥,香糕,骰子糕,松仁糕,绿豆糕等,回忆最爱的还是这盘子绿豆糕。小时候下课经常站在店铺门口,闻飘香的绿豆味儿从蒸锅里冒了出来,肚中的小蛔虫就按捺不住。早已掏出零花钱,花个几块钱开开心心买一盒回家。在层出不穷的网红糕点中,仍怀念那一口最简单的绿豆糕。现在超市,面包房里都是用机器做的!很难再寻到纯手工制作的味道了。

02

冻米糕,手作的温度

这冻米糖的第一步就是熬糖,将一盆的白砂糖熬成起泡粘稠状,拉芡成丝不老不嫩。接着将花生在台板上用擀面杖轻微碾碎,混合黑芝麻,一起倒入锅中不停翻炒,炒熟炒出香味后,再倒入小米或者大米。

用花生,黑芝麻,小米做出来的糕点当然香的不得了了。不过小编却因为觉得太甜了,粘牙齿不爱吃这个,反倒是我妈妈看到就一定要买些回家,大概也是妈妈小时候的零食吧。

怀念小时候的冻米糕,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不过分享它的时候,身边的人们是那么有人情味,每吃一口都是幸福。一群小孩,打打闹闹一路,一路的温暖,一路的香甜,一路的欢声笑语。

03

豆酥糖,陆埠特产提起陆埠,没有一个人余姚人是想不到陆埠豆酥糖的吧。因为它实在是太出名了。还记得小时候去奶奶家,奶奶会从抽屉拿出一卷用纸包裹着的豆酥糖,小心翼翼打开,拿出一个递给我。一口咬下,豆酥糖的粉吃的满地都是,想咬断却又咬不下,那种感觉至今难忘...这豆酥糖小时候用纸张包裹,如今也是用纸包裹装于密封袋中,还是从前的包装还是从前的味道。碰到上海客人来,家里人除了会送些干菜,茶叶,有时候也会带上一盒豆酥糖,毕竟这是余姚的特产。

想吃豆酥糖也并不难,很多乡间的小店中还在售卖。相比都市,在乡村更能感受到手工技艺的温度。

04

大耐糕,略带粗糙的香甜记忆

岁月轮回变迁,小镇中有人不停的进城,城里的人又不停的归田园兮。而在故乡对一种食物的执着譬如北辰,即使身处异乡终归魂牵梦萦。“大耐糕”用它略带粗糙的香甜留住记忆里故乡的温暖,让你总想起自己老房子里的巷子。

刚蒸出的大耐糕软糯无比,这时候的口感是最好的。等凉透了耐糕会变得硬实,再次食用的时候再将其蒸一遍就又软糯了。

大耐糕的口感不像梁弄大糕那么的细腻绵柔,虽说都是江南美食,但大耐糕更像是进驻江南的北方汉子,糙柔的口感自成一派。

05

松花金团,小时候2元一个

经常碰到的就是华联附近的一位老爷爷骑着一辆三轮,卖这两元一个的松花金团。这是小时候对于松花金团的记忆。正因为可遇不可求,所以无论是饭前还是饭后,看到松花金团的摊位必定要上去买一个。时至今日也是如此。

松花金团有传统的两种馅,印着發的是豆沙馅儿,印着囍的就是芝麻馅的了。豆沙以甜为突出,芝麻以香突出,二者各有风味,又和这松花糯米极搭。

三轮车上带着一个小火炉,上装一块铁盘子,用来加热松花金团的。松花金团这种食物冷热都能吃,但最爱还是暖呼呼的滋味。

06

状元糕,拜拜的时候一定有

相传清乾隆二十二年(年)里人蔡以台得中状元,绅商将蔡状元平时爱吃的元糕改名为“状元糕”。因“糕”、“高”音相谐,既含庆贺蔡以台高中状元之意,又稳喻此糕为糕中“状元”之义。

图二中手工制作的盘龙,会在余姚人进新屋上梁酒时庆贺用。小时候奶奶去庙里总会买些状元糕,一来是因为便宜,二来觉得很有寓意,给佛祖面前供一供,希望求的好成绩吧。

梁实秋写过《馋》:“人之最馋的时候是在想吃一样东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间”。无论时光如何变迁,一项不可或缺的文化传统能够继续延续,确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07

红糖发糕,上学路上的早餐

发糕和“发高”谐音,字面意思就特别直接,恭喜发财,步步高升。制作这么一块看起来不起眼的发糕还是挺费工夫的,它是有生命的,发酵时间过头就会发酸,发酵时间不够口感又不好。

甜甜的里面还带有红枣的香味。上学路上买一块当早饭再方便不过了。小编去外婆家吃饭可是冲着红糖发糕去的。

08

米馒头,清甜酒酿味

小编不爱吃大白馒头却钟爱米馒头。走近后一股米馒头独有的清甜的酒酿味浓郁,嗅觉和味觉瞬间被吸引。

米馒头选用山区梯田的稻米,采用传统与自然的方法制作,红色字“发”是期许家庭幸福生活富足。买的时候可以挑选有馅的或者没有馅的,吃起来软软糯糯一种软弹性在口中来回的摩擦味蕾,实在享受。

09

梁弄大糕,从小吃到大余姚人,没有人不知道梁弄大糕。在梁弄,每逢端午时节,已订婚但还未结婚的“毛脚女婿”必须挑大糕到丈人家去,这样的风俗习惯一直沿用至今。记得小时候的清晨,还躺在被窝里就能听到外面挑担的吆喝声:“梁弄大糕要伐~”这大概是唯一从小吃到大的糕点了。小时候只有最传统的白色的内里也是豆沙馅。如今多了很多口味,黑米的,桂花的......味道都很赞。现在的我们食之无味,不愁吃喝,不经意见遇到小时候吃的那一块糕点却怦然心动,虽然朴实却记载着小时候的纯真岁月。

10

乌馒头,最爱啃底下带糖的那一点乌馒头最早也被称为馒头,但因为其馅在外,也被称作盖浇馒头。据传,宋高宗赵构当年从温州返回,再次途经慈城时,在街头看到涂着乌黑油亮糖浆的馒头,偶然尝了以后,不觉脱口而出:“这乌馒头好吃。”圣口一出,“乌馒头”的名字就这么叫出来了,而且一直沿用至今。旧时人家,用梧桐叶垫底来蒸这乌馒头,再后来,逐渐转化用白铁皮来制作,模子里抹点油,撒写红糖,上锅蒸就好了,小时候最爱的是啃完底下带糖的那层就好。蒸得蓬松成胖乎乎的乌馒头,热气腾腾的时候还不能马上享用,最好是凉下来以后当天冷吃,这样酸酸甜甜的才最有嚼劲~

11

金枣,“咔哧”一口,嘎嘣脆/金枣算是儿时最爱的零食之一,又香又甜的味道,总是能抓住我的味蕾。那时候零食不多,金枣既能填饱肚子又能解馋,这种美味留藏于心。金枣的制作延续着纯手工,不添加,的特点,很多老店数十年如一日的制作着这种零食,不断的坚守才有了治愈人心的力量。拿一跟卖相朴实的金枣放在嘴里,脆脆香甜实在让人上头,“咔哧”一口,嘎嘣脆。吃完以后,就连兜在手指里的糖渣也不舍得浪费。

12

麻花,看动画时的小零食

麻花,金黄酥脆,咬进嘴里和牙齿碰撞,发出咔咔的声音,香香的,酥酥的,甜甜的。

除了一般甜的口味,小编也特别爱海苔味的。海苔口味的是咸的,带着海苔特有的鲜味,怎么吃都不会腻。还记得小时候看动画片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能把一袋麻花吃完。

13

小蛋糕,古早的味道糕点盒里的蛋糕古早味道,是时间轮回怎么转动都不会被淘汰的经典。小时候特别爱吃这个鸡蛋蛋糕,每次路过的时候就缠着外婆,不买不罢休。这个小蛋糕有一段时间消失在小编的视线里,但最近发现去很多水果店里都能看到小蛋糕的声影。不过,虽然现在经济独立不用缠着外婆去买盒小蛋糕,但也不会主动去买了。总觉得小蛋糕是该出现在街角的小店里的,老爷爷拿一个红色塑料袋装给我的,这才是小蛋糕该有的配置。

在物质缺乏的年代,简单普通的蛋糕,却总能有超出期待的味道。

今日话题

#你最喜欢吃哪款姚味糕点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shens.com/afhzz/17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