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露茶的指鹿为马,村姑陈想说两句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1215/5117727.html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露茶上市了。

寒露茶在制作了。

秋高气爽,叠翠流金。

真适合去郊外放九雁连环风筝啊~~

穿一件长到脚踝的棉袍子,长发束起来,踩一双棉布鞋。

风吹裙袂,环佩玎珰。素手执线,飞雁在天。

好一幅美人图。

跑累了可以坐下来,就地铺上茶席,摘两枝野树插瓶,捡几块石头压阵,用汽炉烧水,泡一碗茶喝。

泡什么茶好呢?

当然是刚出炉的白露茶。

在温润的汤水里,体会馥郁的花香。属于灿烂的夏花的甜香。细究起来,是桂花,夜来香,玉兰香气的综合。

这种郊游随身带的汽炉,十分方便,时常野外走走的朋友,如果喜欢,可以留言,下次分享给大家哦。

《2》

说起刚上市的白露,还遇上了两个笑话。

有人说,太姥山终年云雾缭绕,做不了纯日晒白茶。

说这话的,一定不是福鼎人。或者,是不懂得查资料的懒人。

真正的福鼎人,怎么可能不知道本地的天气呢?

以太姥山的海拔,最高峰多米,这样的海拔,在福鼎境内算是高的,但在东南沿海,闽浙二省,根本算不上是高山。

多米的海拔,哪来的终年云雾、不见天日呢?

大概是把太姥山想象成了珠峰那样的雪山。

太姥山的天气,一年当中,太阳天比阴天要多。具体的信息可以去查央视的气象网站,有官方的资料可证。

傍晚会起雾,给茶树们补充水分,做做面膜,但不可能一整天都在云雾中。

太姥山的雾,是云雾,不是海雾。

如果地理过关,应该知晓一个常识,福鼎近海的海雾,是平流蒸发雾,它是由该地区的空气下暖上冷而形成的。

海雾的高度,是不可能弥漫整座山的,从海平面算起,到太姥山的山腰便停了。

《3》

第二个笑话是:白露茶是牡丹。

刚写完贡眉和二级牡丹这个梗,没想到这么快又要写白露茶和牡丹了。

行笔至此,深感行业内有创造力的人才辈出,非我等愚人可及也。

能把白露茶想象成白牡丹的高人,跟把贡眉改名叫二级牡丹的高人,想来师出同门——任意门。

任意门的门规,就是随性。

管你是寿眉还是贡眉,我任意门的人就喜欢让它叫“白牡丹”。

该门派辩驳别人观点时,通常使用的招术是:“在我家,这茶就叫白牡丹。”说话时,还配上两只上翻的白眼。

逻辑很清晰,我不管你们叫它寿眉还是贡眉,反正我喜欢叫它白牡丹,你管得着么?

是的,我管不着。

我爬走。

我去请星宿老仙来跟你比划比划。

《4》

下面的话,是关于白露茶的,村姑陈的肺腑之言,请大家一定要划重点。

一、白露茶里没有白牡丹

太姥山的朴实茶农说过,白露茶里连贡眉都挑不出来,哪来的白牡丹。

也就是说,用白露节期间采下来的白茶,加工制作成的白露茶,里面是挑不出白牡丹这种高等级的白茶的。

如果非要说有白牡丹,那只有两种情况:

1、这不是白露节期间采下来的茶。采摘时间至少早于秋茶季。早于秋茶季,那就是夏茶了。

2、该人在指鹿为马。

如果看过拙作(二级牡丹的改名之路!)的朋友,一定会知道,白牡丹的分级标准,是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那么请细看村姑陈家的标准白露茶,每一株茶,至少有三片叶子。这就已经超出了白牡丹的等级标准了。

村姑陈也看过茶友发来的所谓“白露牡丹”的照片,确实有的茶株只有两片叶子。卖家就是凭借这“两片叶子”的长相,振振有辞说自己的白露茶是白牡丹的。

但是,请看官们认真细看,那些一株只有两片叶子的白茶,它根本就没有芽头,或者只有绿豆芽一般短小的白头,这么个小萌芽,它也能称得上“芽”么?!!

那么,这种没有芽的白露茶,它能算“白牡丹”么?

没有牙的人村姑陈见过,没有芽的白牡丹,各位见过么?

请看村姑陈发过的白牡丹的照片,那芽头肥大粗壮(与白露茶的芽头相比),厚厚的密布着白毫。

只有长成这样,才是标准的“芽”,那种瘦弱的,完全可以归到梗那一类去,或者忽略不计。

二、白露茶产量不高

有的人说,我家的白露茶,一年可以产几万斤。

嗯,在福鼎,除非是大厂,就是那几家排得上号的大品牌,拥有好几个基地的,才可能年产几万斤白露茶。

一般的中小型茶厂,生产能力再强,也顶多一千斤左右的白露茶。

年产几万斤白露茶,跟当年的年产几万斤稻谷一样,简直是在放卫星了。

也许有人会傲娇地辩驳:“我家厂大,能生产几万斤不可以么?”

当然不可以。

你家厂再大,白露节的天气摆在那里,白天热夜里冻,怎么着也不可能生出那么多茶青来给你采摘。

厂大,但白露茶不发芽,也是没辙。

当然,除非收遍全福鼎的茶青。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迄今为止没人实现过。

三、白露茶是节气茶

自从村姑陈介绍白茶以来,白露茶的名号一路上飚,风头一度盖过了所有寿眉,直逼白毫银针。

于是,借着村姑陈的东风,很多人都推销起白露茶来。

有一次村姑陈上网一搜,满世界都在讲白露茶好,而这个好的根源,基本围绕着村姑陈当初提出的天气概念:白天热,夜里冻,在一热一冷之间,生长着香气和口感绝佳的白露茶。

然后,就有人趁着“白露茶”这个名号风生水起,开始大卖自己家的所有季节的寿眉——方式很简单,把家里的所有寿眉,都改名叫“白露茶”。

这个梗,跟之前写过的怕女儿早夭,于是给她起名“老不死”是同一个逻辑。

为了茶好卖,全部改名“白露茶”。

于是,市场上好多春天产的白露茶,夏天产的白露茶......

造假造得这么没有常识,唉!!

其实,白露茶并不是一种品种,它是白茶的一个节气茶。

请大家划一下重点:只有每年“白露节”前后5天采摘的白茶,才能称作“白露茶”。其它的,它们叫做“秋寿眉”。

跑个题,秋寿眉这名字其实很好听啊,村姑陈家的秋寿眉,就叫“秋香寿眉”,既蹭了唐伯虎的热点,又有“春水秋香”的寓意,还有庄周仙风道骨的意境。

庄子的《逍遥游》里,有《秋水》篇,讲述的是夏虫语冰的人生大道理。

秋寿眉暗合了这么多典故,可以起的好听名字多了去了,何必一定要抢着去叫“白露茶”?

四、白露茶并不一定都是纯日晒

村姑陈写过,白露茶好,还有一绝,它是纯日晒。

确实,秋高气爽,阳光炽烈,北风柔柔,做纯日晒刚刚好。

但这么好的天气条件,却仍然有偷懒的师傅,怕麻烦,把白露茶采下来,去渥堆,去做纯室内萎凋。

一般人看村姑陈介绍,都会以为白露节期间天气好,白露茶全部是纯日晒的。

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

勤劳的师傅,看到太阳如获至宝,马上做纯日晒白露茶。

懒惰的师傅,看到太阳,跟没看到一个样。

该室内萎凋还是室内萎凋,该渥堆还是渥堆。

如何分辨纯日晒白露和渥堆白露呢?

明天的文章会详细写,请看官们及时收看。

《5》

不可否认,白露茶真的是极好的一个节气茶。

但太多的伪白露茶,蜂拥而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砸掉白露茶这块金字招牌。

要让消费者对一个产品建立信心,是很难很难的一件事。

但是让消费者对一个产品失去信心,只是一眨眼的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想想就心痛。

放一段庄子《逍遥游.秋水篇》的句子,以警趋利者: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shens.com/afhzp/28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