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乞丐也要拜师学艺才能讨到钱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如何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旧社会,生产力低,辛苦一年,普通农户家填饱肚子都困难,如果再赶上了灾年粮食欠收,很多地方的人,都会成群结队地外出乞讨。在那个时候,大家都生活苦难,谁会直接施舍给你呢。所以想当一名合格的乞丐,要有足够的技术,就需要先拜师学艺。

乞丐的拜师和其他行当相比要简单些,不需要拜师帖,但需要两位同行引荐,两个引荐是“文武先生”。拜师后徒弟要改名字,各地区都有不同的改法,有的区域徒弟姓名都改成“二”,姓王的改叫王二,姓李的改李二,同姓的两个徒弟按年龄或者入门顺序叫“大张二”和“小张二”等。徒弟称呼师傅叫“当家的”。

徒弟拜师是为了学讨饭的本领,但是这里是没有传授的,都是跟着师傅上街讨要过程中模仿着学的,没有口授和指导。徒弟掌握了本领,自己上街讨要得来了东西,像馒头、窝头等食物都放在公共篮子里,要来的钱要交给师傅。至于徒弟出师,通常没有时间点,一般在徒弟再收徒弟时,算自立门户,就不需要上交了。

在荒年,乞讨的人也多,每种乞讨类型也不尽相同。有的是走粗野路线的,来到一个店铺前,就粗声粗气地讨要,店老板如果驱赶不给钱,就用砖头瓦块,或者其他什么的自残,例如拿砖头砸自己的胸口,边砸边大声呼喊,因众人围观。店家为了让他赶快走,只能掏钱。

还有的文讨,在街角地上,写一些字,描述下自己的悲惨情况,放一个破碗,等往来的人丢钱,这些一般不说话,因为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等有识字的人看到了,识字的人相对出手绰阔,讨一次也够几天的生活。

再有就是会艺的乞丐了,拜师得以这种居多。一般三五成群,带着牛骨板或者竹板、金钱板等,沿街唱数来宝来讨要钱财。所唱内容多数是即兴编排的,针对不同的行业店铺唱不同的内容。像于谦老师节目中唱过的《同仁堂》就是其中翘楚节目。不止药店,针对各行各业,乞讨者都要第一时间唱出来。例如遇到杂货店会唱:

“正行走,抬头看,眼前就是杂货店。

杂货店,杂货行,走过苏州漂过洋。

 海参海带出海外,陈州出的黄花菜。

 黄花菜,不用刀,做它离不了花胡椒。

 小小胡椒圆又圆,漂洋过海到河南。

 小小花椒麻又麻,出在东北山旮旯。

  ……

 黑糖香,白糖甜,谁要买糖来找咱。

 东街大嫂有了喜,来买咱的江大米,

 生意好,生意旺,光卖现钱不赊账。

 生意好,样样全,掌柜不在乎那几个钱。

 赏了钱,我道谢,再到下边把盘缠借。“

遇到粮店唱:

三步高、两步低,迈步来到粮行里。

先开粮行汉钟离,后开粮行伍子胥。

钟离子胥开粮行,卖的各种粗细粮。

绿豆绿,黄豆黄,大米人称二细粮。

豌豆弯,扁豆扁,豇豆长的一只眼。

谷子小,玉米大,各样粮食各样价。

都说麦子卖的贵,十冬腊月受过罪。

短短几句就把店铺特点唱出来了,唱得老板高兴了,自然就会给几个赏钱。当然,也有老板不舍得出钱,进行驱赶,这时乞丐也会编排一些丧气词,来骂掌柜的。

下面摘录了一首《骂掌柜》:

“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杂货铺。

你这个掌柜真见鬼,烧酒里面掺凉水。

香烟茶叶长了毛,半盒火柴都划不着。

大秤买,小称卖,说你多坏有多坏。

滑石粉往面里搁,说你缺德不缺德。

你不给,我不要,省下钱来去抓药。

要是吃药不见效,你可千万别上吊。“

旧社会买卖人都图个吉利,四五个人围在店门口挡着,嘴里都是都是这些丧气词,客人也没法进来,都围着看热闹,掌柜的只能掏钱了事。

春节时丐帮也是要吃团圆饭的,所吃的食物也都是讨要来的,一些地方的规矩是对于酒馆、肉铺,乞丐平时是不能上门讨饭的,每年只在春节和中秋的时候才上门讨要,这里要了几两肉,几壶酒,就和当家的,还有师兄弟一起吃一顿团圆饭。

随着时代的发展,乞讨已经看不到了,其中传承的特色像“数来宝”,因为韵律、格式和即时创作性,留在了舞台,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传承,一个时代的见证。

感谢你的阅读,动动小手,点个赞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shens.com/afhhy/43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