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汤圆祭龙仙越南与中国的清明节有何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国人在这一天扫墓、踏青、插柳、放风筝。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还有一个寒食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而定下的。人们在寒食节时辰,三天不生火,只吃生冷的食物。同属中华文化圈儿的越南人,也要过这两个节日。不过,越南人是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在一起过的,名字就叫做清明节。节日活动的内容大致相同,却又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其中包含了越南的民族特色与动人的民间传说。一、越南清明节的上巳节遗风我国的清明节正式确立的时间大约是在秦汉时期,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当太阳到达黄经15度,就是清明节气。一般为公历的4月4号和4月5号,年的清明节,是4月4号这一天。越南的清明节,时间定在农历的三月初三。这一天,原本是我国古时候上巳节的时间。中国的清明节定型时间在唐朝,它把春秋时期的上巳节,与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寒食节和清明节气,三者合而为一。其中寒食沿于上古改火习俗或者是介子推的传说,大家都很熟悉了。但什么叫上巳节,很多人还不太清楚。上巳节产生于中国春秋时期,形成于魏晋时代。节俗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在野外、水边替亲人和自己喊魂;第二种是在河边进行祓除祭祀。这是一种古代巫术仪式,人们通过这种仪式,用水来达到去污避邪的目的。最后一种,就是类似于今天清明节的踏青郊游。只不过在古时候,还兼有男女约会,相亲的功能。在中国,三节合一之后,国人最看重的是扫墓与踏青,把男女恋爱的环节排除在节日项目之外。而在越南,却保留了男女互唱的娱乐活动,但是某一些地方,又剔除了扫墓的环节。越南的南部地区,由于汉化程度和地方风俗不同,把扫墓改到了春节。而在越南的北部,靠近中国的地方基本都会在清明节扫墓,但是却有许多禁忌:例如孕妇不扫墓,扫祭时服装不能鲜艳等等。二、越南清明节吃汤圆我国在春节、元宵节吃汤圆,但是越南人却是在清明节这一天吃汤圆。据说,这是因为农历的三月是越南的收稻节,所以越南人要尝新吃汤圆。另一种说法,还是和介子推有关。在越南的介子推传说中,介子推是重耳的大臣。在重耳落难时割股喂食救了他的性命。重耳当上国君后想要报答他,于是请他出山为官。可是品性高洁的介子推不肯食禄,拒绝接受重耳的封赏,背着母亲躲进深山。重耳放火烧山,介子推和母亲一起抱在柳树,化为了焦炭。这个故事的末尾,重耳为了纪念枉死的介子推,于是下令全国从他的祭日那一天开始,连续三天不生火做饭。于是,大家就吃冷汤圆。汉化较深的越南北部人们接受了这个传说,再将它和自己的收稻节文化混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节日习惯。因此,在越南清明节又叫汤圆节。越南人吃的汤圆也比较有特色,他们喜欢直接用冰糖作馅包汤圆,或者做绿豆馅的汤圆,再调配糖水来吃,后来又有了油炸汤圆等习惯。除了吃汤圆,越南人还在这一天吃黑糯米饭。越南的岱族与侬族,和中国的壮族习惯相仿,在清明节祭祖时,他们一样会扫墓,供奉香花果烛,焚烧白色的冥币,还要供奉五色什锦米饭。壮族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对规范,越南人则相对要简略一点,不一定具备五种颜色。除此之外,北越人民扫墓,同样会在祖先灵前供奉烤乳猪、整鸡和艾草粑。三、越南清明节的传说1、龙仙传说关于清明节的起源,越南有许多种说法。除了中越共同的介子推传说,他们还有自己的龙仙传说与二征娘传说。龙仙传说又叫貉龙与瓯姬的传说。相传,貉龙是赤鬼国径阳王与洞庭君公主的儿子,他长大之后,统治了整个貉越地区,娶了一位叫瓯姬的女子当王后。王后瓯姬,生下了一百枚卵,这些卵孵化了千千万万的貉越子民。貉龙君就是越南的第一位国王,他也是越南的人文始祖了。后代为了纪念这一个神话中人,就在清明节这一天吃长得像龙卵的汤圆。与此同时,越南也自称是龙子、龙孙。在越南古时期,他们就喜欢往自己身上纹龙形的图腾。并且他们也过端午节,他们也划龙船。一直到了现代,他们结婚生孩子,许多人还非要等到龙年生“龙子”呢。不过,不知道他们这个传说中的径阳王和洞庭君,是否与中国《西游记》中的泾河龙王与洞庭君有联系呢?2、二征娘传说除了这一个传说之外,越南还有一个关于清明节的传说,叫二征娘传说。大意是说,在古代(中国的东汉初期),越南出现了两位女民族英雄一,个叫征侧,一个叫征贰,她们为了反抗压迫,自立为王(越南的第一位女王)。二人在卯年的三月初六出征打仗。出门之前,有一位大娘请她们吃汤圆壮行。最后二征娘都战死了,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在今天的越南河内一个叫喝门的地方为她们建了庙宇来祭祀。每一天的清明节,越南人吃汤圆祭二征娘,就好像中国人吃粽子祭屈原一样,作为一个习俗被保留下来。结语越南在古代一直是中国古代王朝的藩属国,直到清朝末年,他们的官吏还穿着明代的官服。让目睹者不得不感叹,当年中华文化圈影响力之广泛。有兴趣去越南旅游者,不妨借机考察一下别国衣冠与上古遗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shens.com/afhhy/43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