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的一个小小黑疤,三个月就让她面临截肢

年9月,我的母亲度过七十大寿,她曾在乡镇中学教书几十年,大家都称呼她为沈老师。

我在外地工作,专程回家为她祝寿,约了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湖北的九月还是夏季的感觉,白天的阳光强烈而炽热,早晚凉爽怡人。

那天母亲精神很好,穿着颜色鲜艳的短袖,我们拍了很多照片。

我最喜欢的一张是父母坐在沙发上,中间放着一束鲜花,笑容满面。我们都未曾料到,这种在快乐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出现了。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毒舌吐信:

脚趾的小小黑疤

母亲三四十岁时就开始有高血压,六十来岁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终于在年的秋天,进展到尿毒症期,开始透析治疗。

晚上,我们坐在沙发上聊天——

「都是那些老毛病,别的没有特别不舒服。」母亲听着我的问询,很熟练地描述自己的情况:「还有就是最近透析的时候,脚麻木得厉害,还总是觉得脚冷。」

「躺的太久也会脚麻,你下次把脚踝转一转。」

「没事,可能过阵子就好了。」母亲没当回事,「帮我剪剪指甲,眼睛花了看不清。」

我应承着,拿出指甲刀。老人家的指甲厚而硬,不好修剪。枯瘦发皱的脚背,老皮层叠的脚底,颜色红通通的脚后跟。

等等,红通通?脚后跟怎么会这个颜色?我抱起一只脚端详,发现左脚中趾上,有绿豆大小的一块黑疤。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你脚磨破皮了呀?」

「可能什么时候碰破皮了,这都已经结痂了。」她看了一眼脚说。

「医院全面检查一下吧!不然我回去工作也不安心。」我对这块痂倒是没太在意,更担心的是她的心功能、肝功能之类,毕竟长期透析、吃药,这些脏器负担大。

血管外科会诊:

建议手术,也可以静观其变

第二天,母亲在肾内科办理了住院。针对「脚后跟发红,透析时脚麻」的症状,医生让我们做一个下肢血管彩超。

报告单出来,主治医生看后摇头叹气:「左下肢动脉重度狭窄,几乎完全堵塞,右下肢也堵塞得断断续续。」

约来血管外科的医生会诊,他解释说,这是给腿和脚输送血液的下肢动脉里,出现了硬化的情况,专业术语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因为血管失去弹性、多发斑块,原本通畅的管腔逐渐变窄甚至完全堵塞,越细的血管越是缺血,所以末端的脚趾、脚跟才会出现麻木疼痛的症状。后期严重的话,甚至会肢体坏死。

这个病怎么会找到我的母亲呢?医院的科普文里,我找到了可能的答案。

什么人容易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吸烟者;(2)糖尿病患者;(3)高胆固醇患者;(4)高血压患者;(5)缺乏有氧运动,或肥胖人群;(5)冠心病患者;(6)自身免疫疾病导致的炎性动脉病变;(7)其他少见原因,例如肢体烧伤或外伤引起的下肢动脉损伤。

总之,三高人群或吸烟者更容易发生下肢动脉硬化。

我的母亲,7样原因里占了三样。

她从30多岁就一直血压高,60岁以后血压一度高达/mmHg。但她吃降压药并不规律,不提醒就忘记。直到透析之后,血压才稳定下来。

另一方面,她是肥胖大军中的一员,体重最高峰达到95公斤。因为胖而运动不便,身体虚弱之后更是不愿运动。加上重油重盐的饮食习惯,胆固醇也是相当高。

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缺乏有氧运动,加上得了尿毒症后代谢不好,血管弹性更差了.......

据医生说,我们可以选择血管的介入手术治疗,简单来说就是把血管狭窄或堵塞的地方扩宽,让血流可以重新通过。

怎么一上来就是手术?母亲和我对手术都有着抗拒的心理,可以保守治疗吗?

医生说可以先吃药扩血管,缓解一下。一旦出现严重疼痛,就得马上就医。

住院一周进行检查调养后,似乎一切回到正轨,于是我们办理出院回家。

晚上,我又抱着母亲的脚观察,却发现那块绿豆大小的黑色硬痂,已经有花生粒大小了。摸起来不疼不痒,但也没有脱落的迹象。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母亲舒适地靠在沙发上,父亲坐在另一头,电视机播着综艺节目,俩人看得津津有味,客厅的灯光温暖而明亮,一切看起来平静祥和。

我们不知道的是,这是疾病的毒蛇在出击前短暂的蛰伏,是一跃而起前的蓄势待发。一旦发动袭击,将会势不可挡。

第一次手术:

血管介入治疗

两周后,母亲再次住院了。那几天透析时,她左脚的脚趾和脚后跟麻木疼痛突然加重,从腿到脚都是冰凉的,特别畏寒。

这时,母亲左脚那个当初小小的黑疤,已经覆盖了中趾的两个指节,成了一块硬壳。

左右滑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yanshens.com/afhhy/18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