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做尽了所有情侣都会做的事情,过了爱情的热恋期,就会进入这一的一个恋爱的“三年之痒”。感情平稳,不上不下,不是厌倦,却又感受不到爱情的温度。大卫是出租车司机。玛嘉烈是公司白领。他们在出租车上相遇,然后成为情侣。相恋三年,做尽了所有情侣都会做的事情。相恋三年,他们的感情出现了缝隙。《玛嘉烈与大卫绿豆》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大卫的爱非常细腻,却又比较沉闷。他能在意玛嘉烈的任何一举一动,比如在得知玛嘉烈想看EASON的演唱会后,就到处找朋友帮忙买演唱会门票,他想给玛嘉烈一个惊喜,并没有告诉玛嘉烈。所以玛嘉烈选择了跟闺蜜看,他也没有说,直到玛嘉烈收拾垃圾时才发现已经过期的演唱会门票。大卫不坐过山车,不喝咖啡,不爬山不玩水而玛嘉烈爱玩,喜欢新鲜的事情。
玛嘉烈承认大卫对自己的爱,但大卫这份细心又小心翼翼的爱,却让她感到不知所措又不好意思。玛嘉烈感觉到恋爱三年,感情不上不下,就停滞在了这里。而大卫也感受到了玛嘉烈内心的烦恼,于是在听到:“不在一起住就代表不认真吗?”之后开始思考同居的事情,让感情更进一步,而这个时候的玛嘉烈却在思考分手的事情。
在闺蜜的劝解和大卫提出来之后,玛嘉烈同意了,但是两者依旧没有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只是很默契地开始同居。对于大卫来说,玛嘉烈是他的惊喜与甜蜜,但是这个时候的玛嘉烈却在这段感情中茫然无措。于是,在他们开始融入彼此的生活时,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给女朋友买卫生巾、吃早餐刷牙的顺序、睡觉是否开电视机……大卫认为爱情应该不求回报的付出,处处迁就玛嘉烈,而玛嘉烈却因此感受到很强的压力,渴求关爱和温暖,又害怕这样的责任。
同居,并没有解决两个人的问题,并且将问题扩大化。玛嘉烈试图让大卫不必对自己这么好:“其实你不用等我回家,我这么大的人了。”大卫选择了回避,本应该沟通的所有事情,他们都选择了回避。在这个时候,他们都遇到了感情中的“第三者”。赵子龙的幽默风趣让玛嘉烈非常开心,Diamond的寂寞无奈也给了大卫反思的空间。大卫对着Diamond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爱的太过迁就,变成了对玛嘉烈的压力。”对于赵子龙和玛嘉烈的越来越近,他也只是选择沉默。而玛嘉烈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也只能通过躲闪来逃避面对大卫。
第三者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他们在这一段关系之中,他们都没有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为生活中芝麻绿豆的小事而争吵:吃不吃外卖、厕所是否放毛巾、水槽有没有清理干净……但没有任何争吵是因为感情中的谎言和隐瞒。那些曾经心动的优点,现在也都让他们遗忘了,当赵子龙质问:“你究竟爱不爱大卫?”时,玛嘉烈也回答不上来,她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如果爱大卫,为何又要伤害他?如果不爱大卫,又为何舍不得放手?
而大卫虽然对他们的关系很忧虑,却还是一直在规划彼此未来的生活。大卫在听到玛嘉烈要吃一碗生滚粥,就毫不犹豫跑到对面街角去买。可是当他回家时,却发现玛嘉烈已经离开了。发现自己一直细心维护感情,其实到头来也只是单方面的天真。玛嘉烈只用了他买粥的时间,就离开了。他没有怒吼,也没有任何过激的表现,只是哽咽地小声啜泣,在房间里反复寻找,幻想玛嘉烈还在。
仿佛一切都变成了最初的样子,大卫重新当回了自己的出租车司机,玛嘉烈也搬回到原来住的地方。在分开之后,美好仿佛都被唤醒。玛嘉烈睡醒会喊:“再让我多睡一分钟,好不好,就睡一分钟。”这个时候玛嘉烈才发现自己已经戒不掉对大卫的依赖,戒不掉大卫的包容和细腻。而大卫看见街头的短发女生,也会无意识地看成是玛嘉烈。
故事的结尾,停留在他们开始相遇的地方,玛嘉烈坐上了大卫的出租车。开放式结局,我们可以认为他们的幸福从此继续,也可以认为他们的老生活继续。同居,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的问题在于回避。如果他们不能改变他们的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仍然无法解决问题。重新开始,也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我们可能是大卫,小心翼翼地爱,不计较的付出;也可能是玛嘉烈,害怕太过热烈的感情,又渴望温暖和包容。我们可能都并不很成熟,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可能都会在失去之后才明白。但通过这一部剧,至少,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感情真的可以只是一种单方面的付出,我愿意用十倍,慢慢地将你的防备融化。
很多时候,我也在反思。到底什么样的男人,才是真的男人,什么样的女人才是真的女人。其实,细心和体贴并不是“小男人”,男人是山一般的沉稳和挺拔;独立和自强也并非是“女强人”,女人是水一般的温柔和浪漫。很多事情,并不是说的这么简单,男人和女人的定义也不应该像我说的这般。我们都有权利做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选择自己的爱人,至于好与不好也全看个人。
其实我们要的都并不多,任何感情也从来都没有平等一说。至少哪怕玛嘉烈对大卫的爱和付出永远不“平等”,大卫也是非常幸福的,也甘之若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