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今天(7月23日)9时50分
我们迎来大暑节气
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三候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
将大暑分为三候
▼
一候腐草为萤
盛夏时节的萤火虫,因产卵于枯草上,孵化以后从枯草中飞出,被古人误会为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
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大暑时节,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大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
三候大雨时行
自入伏以来,风雷暴雨时而大作,大暑时节更加肆掠,然而到大暑后期,每一场雷雨之后,大地的燥热似乎都会悄然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夏蝉初嘶,
绿意便席卷了整个广州
▼
草木繁盛,荷塘清浅,
仲夏的热风灌满了衣衫,
也吹动万里云海翻涌。
大暑节气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气温最高
农作物生长最快
△从化早稻机械化“抢收抢种”香米种植实现增产丰收
夏季的白昼悠长、晴朗,
烈日融化了时间的刻度,
雨水蒸发成饱满的水汽,
人和城市的生命力
就像欲燃的夏花——
这是一个旺盛的、火热的、蓬勃的季节。
久居城市的人们,
感受自然的召唤,
打开别样的夏日生活方式。
你看,
荷花怒放、流萤飞舞
万物在此时
用热情礼赞生命的美好
△盛夏来得灿烂,和这季节一般盛放的花,便以荷花为最。
你听,
风过竹林、蝉鸣阵阵
寂静与喧嚣间
盛夏的景致每天都不一样
△小朋友在植物园参加观鸟活动,用双眼捕捉大自然的精灵。
大暑习俗
吃烧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饮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有些热心的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晒伏姜
三伏天时,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大暑养生
小暑接大暑,大暑连三秋,
大暑一到,
也意味着离秋天越来越近了。
大暑前后该如何养生?
专家建议:此时节要注意预防中暑,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补水,尽量少喝冰水;调整好出行时间,尽量规避高温时段出行;注意室内降温;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讲究饮食卫生。
在日常餐饮方面,除了要多吃新鲜果蔬外,还应适当多吃些清热祛湿、益气补脾的食物,如荷叶绿豆粥、海米冬瓜汤、老鸭汤、薏仁鲫鱼汤等。
小编也推荐了一些
清热解暑的汤包配方
帮助大家度过这个炎热夏日
▼
陈皮绿豆百合糖水(全家量)
材料:绿豆g,陈皮10g,百合50g,黄糖适量。
方法:
1.绿豆提前清洗干净,浸泡30分钟,沥干水分备用;
2.陈皮、百合清洗干净,备用;
3.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倒入绿豆,煮至绿豆脱壳,将壳捞出;
4.放入陈皮、百合,转小火煮1小时左右,再加入少许黄糖调味即可。
功效:消暑解渴,宁心安神。
适用年龄:3岁以上消化好、无病痛时,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绿豆南瓜汤
材料:绿豆50克,老南瓜克。
方法:
1.将绿豆用清水洗净;
2.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
3.锅内加水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
4.加入少许食盐或者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
ps:如果不想给孩子喝太多糖水,也可以用绿豆跟莲藕、陈皮、排骨一同煮汤,也是十分适合在夏季饮用的。
莲藕绿豆汤
材料:莲藕g,绿豆50g,排骨g,陈皮2g,生姜3~5片。
方法:排骨焯水,莲藕洗净切块;食材下锅,加约5碗水,大火煲10分钟后转小火继续煲50分钟,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消暑。
适用年龄:3岁以上消化好、无病痛时,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不觉间
已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走过挥洒汗水的夏
才会迎来硕果累累的秋
愿你觅一方清凉
惜一寸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