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
端
午
赛
龙
舟
品
粽
子
家
团
圆
五
月
初
五
浓
情
端
午
節
淡淡粽叶香,浓浓世间情,
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
端午即将到来,
除了吃粽子,你了解粽子吗?
小懋用心带来一波粽子的传承史,
让更多年轻人在食用美味的同时,
了解传统端午文化。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德懋恭·五福粽
端午佳节到,
“粽”有欢乐愉悦你;
“粽”有吉祥相伴你;
“粽”有福星环绕你;
“粽”有平安保佑你。
德懋恭五福粽多款精美礼盒,
带着祝福与美味为你而来。
德懋恭·绿豆糕
当然,在这干啥都没劲儿,
吃啥都没味儿的酷夏,
吃绿豆糕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绿豆性味甘寒,无毒,有清热解毒,
祛暑止渴、利水消肿、明目退翳、
美肤养颜之功效,
是很好的消暑小食。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即刻来德懋恭门店
开启端午真香旅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