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语文园地的教学中规中矩吧,不够有趣。我能做的,就是把相关练习做扎实,争取每一个人都不留问题到课后。简单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谈话导入,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说到夏天,你会想到哪些东西?
2.自由读,读准字音
3.小老师带读,集中识字
棍:指细长的棒子。拓展:木棍、铁棍
汤:有水才是汤。拓展:米汤、菜汤
结合插图和网络图片理解“蒲扇”。
4.观察每排词语,发现共同点。
生:第一排词语都是夏天可以吃的食物
生:第二排和第三排都是夏天可以用的东西(更正:萤火虫不是)
生:第三排都是星星的名字。
5.选词说话
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说说:夏天,我用什么怎么样。举个例子:夏天,我吃冰棍解暑。
生:夏天,我吃西瓜解渴。
生:夏天,妈妈给我熬绿豆汤解渴。
生:夏天的晚上,我坐在竹椅上乘凉。
生:夏天,我用蒲扇扇风。
生:夏天,我用蚊香驱蚊子。
生:夏天,我用花露水喷蚊子咬的地方。
生:夏天,我用望远镜看到了北斗星。
……
二、字词句运用
(一)照样子说一说
1.自己读一读粉色框中的三个句子,看看后一个句子相比前一个句子多了什么。
(1)自由读,思考
(2)同桌交流
(3)抽生分享
生:第一句是谁干什么,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在哪里,第三句比第二句多了怎样地。(这个孩子说得完整而清楚)
2.用括号把添加的部分标注出来,自由读一读,强调添加的部分,思考:加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
3.练习说一说
蚂蚁搬东西。(尽可能抽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拓展“在哪里”)
蚂蚁在地上搬东西。(拓展“怎样地”)
这里的难点在于“怎样地”。如果严格按照例句拓展,这里只能添加“X着X”,但是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所以降低要求,可以添“怎样地”。另一方面,学生平时习惯了“谁在哪里怎样地干什么”,但是这里却要求把“怎样地”放在“在哪里”的前面,有些接受度比较差的学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所以在课堂上我专门找了几个接受度不太高的学生拓展第三句,遇到问题及时纠正,尽量在课堂上解决。
4.练习写一写
完成书上练习:小鸭子游泳。
有了说的基础,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写了。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孩子第三句的地点与第二句添加的地点不一致,及时指出更正。的、得、地的运用还需要专门花时间区分强化。
(二)读一读
1.抽生读,其余生感受语气
2.自由读,圈画语气词,添加标点。
3.抽生交流自己添加的标点,说说原因。
小结:带有问别人的语气,句末加问号;有语气词却没有问的语气,通常加感叹号;没有任何语气和语气词的句末用句号。
4.师随机说句子,抽生判断句末标点。(这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式,学生不知道我会走到哪里,我会抽谁,所以都会打起十分精神。)
5.生自己说句子,说出句末标点。
6.抄写最后一句
提示要求:标点占格,大小均匀。
三、展示台
生活处处都有语文,很多生活用品的包装都可以帮助我们识字,一起去看看吧。
1.自己看,认认这些字
2.说话练习:我从……的包装上认识了……几个字。
3.除了食品包装,其他的包装也可以帮助我们识字。
这个环节,我随手拿起粉笔盒、抽纸走到学生中间,随机抽学生用刚才的句式回答认识了哪些字。
四、日积月累
1.齐读(之前上《要下雨了》简单读过,读音基本没有问题)
2.抽生交流:每句气候谚语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讲到“早晨下雨当日晴”时,我让他们回忆今天的天气,他们发现,今天早上下着雨,现在却放晴了,和谚语说的一样。从而感受古代人的智慧。
3.连一连
我在黑板上写上“朝霞、晚霞、山戴帽、半山腰、蚂蚁搬家、蛇过道”等词语,在右边画上晴天和雨天的天气符号,让学生根据左边的现象连线。
4.分享:你还知道哪些天气谚语?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