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鲁南枣庄地区,农村大集一直存在。这种传统的交易方式一直延续了有数百年的历史。枣庄山亭徐庄是枣庄市东北部比较偏僻的一个乡镇,这里每逢阴历三和八逢集,大集形成于清代,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每逢大集,附近的村民都喜欢拖家带口来转一转,熟人见面唠唠嗑,孩子们也将此作为游戏的天堂。
鲁南的农村大集附近的乡镇基本都有,每个集市上,从生活用品到传统小吃,还有一些农耕工具样样齐全。随着时代发展,各种新兴事物逐渐渗透到大集上。
图中的这位老人,集市来集上做个小买卖,更重要的是享受这种悠闲自在的感觉,据他说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经常赶集,现在一转眼都80多了,人生真的很快啊!看的出老人说完这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
年过40以上的中年人应该多这种大集形式不陌生。大多数应该都在童年的时候跟着家里人赶过大集。那时候能让父母带着赶集,是一件无比高兴的大事,给过年一样!因为大集上不仅热闹还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美味!归根结底是因为“穷”!
油条馓子鲁南最常见的早餐食品。好多年前,这些食品时做为走亲戚串门子的“礼品”。平时是吃不到的,也只有过年才能打打牙祭。特别实刚出锅的油条馓子,配上热腾腾的白粥或者辣汤,怎一个“香”字了得!
大集上想解馋,推荐羊肉汤、猪肉汤!一碗装满羊肉或者猪肉,热汤一浇,撒上香菜、辣椒油,在来几个刚出炉的大烧饼!大口吃肉、口福满满!你还别说,这种传统小吃在酒店你是绝对吃不到的,即使吃到了也绝没有大集上这种地道!如果你有机会来了,这美食千万要错过!
棉花糖,玉米棒,都是机器现场加工,一个字新鲜!
瞧瞧这一车的大鱼,都是当地水库的野鱼。
集上售卖的蔬菜都是当地农民自家种植的,比起蔬菜大棚里的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如问为什么,农家肥、品种、生长期长都是理由!再说了,大棚的蔬菜在这样的集市上大家不买账。
来赶集的商户午餐基本就在集上解决。摊子上端着碗吃饭也成了一景!
当地河沟里的小野鱼,一般在大集上才有的卖。一般城市的大超市里可是花钱也买不到的!
赶集拉家常也是常见的景象!看看这2个小媳妇谈的多欢快!
现在大集上来的不光是当地附近的农民,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也开着车到大集上赶集采购!大集已经是一个交易、休闲、购物的特色场所了!
“新鲜”是大集上蔬菜的特点。想这些生发的黄豆芽、绿豆芽、豆腐皮等都是当天早起现做的。吃着新鲜,买的放心!
煎包就着辣汤别提多配味道了,看看这位老人吃的多么津津有味!
煎包也是大伙很喜欢的传统小吃!5元一盘!不贵还好吃!看到给她拍照,你看这位大姐乐的合不上嘴!
过瘾不!看的都想来一碗!
大集热闹,也吸引了众多的摄影爱好者来采风。希望这些传统的大集形式,通过摄影师的镜头能得以留下宝贵的资料。
修鞋匠无论时代怎么进步,鞋子的形状和材料怎么变化,这个职业都会存在!只是形式会不同而已!
北方人性格粗犷豪爽,连卖猪肉汤的摊子都“场面”,看这一盆盆的大肉和热腾腾的汤锅,有没有海吃一顿的想法!
等到这些孩子们长大的时候,回忆起童年,赶大集的经历一定不会忘记!
“金元宝”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
即将消失的“剃头挑子”!若干年在看到也许只有从网上或者书本上了。
锅碗瓢盆自然是少不了的。
以前内陆的农民是吃不起海鲜的,现在大城市超市里有的,大集上也是一样不少,而且质量杠杠滴!带鱼是最受大家欢迎的鱼种之一!
身在外地的山东鲁南老乡们,如果长时间没回老家了,希望这些家乡的图片能带给你慢慢的回忆。有机会就回来一趟,看看家乡的面貌和乡亲,变化很大奥!欢迎在留言区评论!